除此之外,中国发展金融机构也对非洲国家的采矿和生产平台进行投资,比如大宗商品加工和生产设施。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中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总体要求,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自由贸易区建设布局和加快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区,并就健全保障体系、完善支持机制以及加强组织实施作出具体部署。《意见》要求,通过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完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的基础性制度,做好贸易救济工作,研究建立贸易调整援助机制等措施,健全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保障体系。
《意见》还要求,通过完善自由贸易区谈判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对已生效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工作,加强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人才支持等措施,完善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支持机制。《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自贸区,要提高货物贸易开放水平,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放宽投资准入,推进规则谈判,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规制合作,推动自然人移动便利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意见》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对外战略紧密衔接,坚持把握开放主动和维护国家安全,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意见》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对外战略紧密衔接,坚持把握开放主动和维护国家安全,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中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总体要求,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自由贸易区建设布局和加快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区,并就健全保障体系、完善支持机制以及加强组织实施作出具体部署。
《意见》还要求,通过完善自由贸易区谈判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对已生效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工作,加强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人才支持等措施,完善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支持机制。《意见》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要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全面参与、重点突破,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科学评估、防控风险的基本原则。十二五期间,中国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主要是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轻工、纺织、食品等19个行业。
据估算,今年中国粗钢产能大约有10.6亿吨。分析称,这意味着2016年供给侧改革力度可能加大,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违约风险上升。对此,冯飞认为,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而且是一种绝对性过剩,同时也有结构性问题。三是企业创新转型能力不足。
如炼铁行业,截至2014年底,钢铁行业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产能比例为1%左右,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产能比例为0.6%。电解铝行业160千安以下预焙槽产能比例为0.4%,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钢铁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冯飞表示,目前部分传统制造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题进一步凸显,特别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的形势比较严峻以钢铁行业为例,据中钢协统计,今年上半年86家纳入统计的钢铁企业负债总额达到3万亿元,相当于这些钢厂全部销售收入的1.67倍,是其利润总额的一千多倍,规模最大的10家钢铁企业中,一般以上企业负债率超过70%。又比如,被资本市场密切关注的国企兼并重组。
【落实难度不可低估】文件出台,只是第一步,如何落到实处,依然考验着从相关部委到地方政府,到作为改革主体的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的魄力和智慧。记者调研发现,国有企业改革涉及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牵扯多个部门,推进中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有些源自对关键性问题认识不到位,有的源自对改革路径理解不清晰,有的源自部分改革主体动力不足,有的则是企业长期亏损、包袱沉重,已无力自我改革。记者调研发现,在钢铁、煤炭和有色等持续亏损行业,为数不少的企业已连续多个季度亏损、债务不断攀升、低效问题尽显,一些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已无力自救。既突出了对重点改革任务的督察落实,又突出了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国企改革大幕已启,不管是落实已出台的改革,还是推出新的改革举措,都更加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更加需要勇往直前的毅力,更加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央企层面,国投、中粮、国药等6家央企四项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未来】记者注意到,近日召开的深改组会议在提到明年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时提到,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把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任务抓在手上,主动出击,贴身紧逼。再比如,改革文件中提及的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不得干预,实际操作中,企业监管牵扯多个部门、不同法规以及部门规章,协调起来异常复杂。
一边是全国国企利润连续多月下滑、部分行业持续亏损,迫切需要改革提供牵引力,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改革突围需打组合拳】正如一位中央企业负责人所说,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门精细活,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多重矛盾和困难,更加需要综合考量施策,打出一套组合拳。记者发现,当前国企重组多为行政性安排,实际操作中,企业间各打小算盘情况并不鲜见,能否通过重组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达到1+1〉2的初衷,仍存变数。经济高增长时期,国企的一些问题容易被掩盖,随着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部分国企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国企弊端尽显,而实现转型升级、培育增长新动能,亟须改革牵引力。另一方面,要明确改革责任主体,防止出现一锅责任粥,一笔糊涂账。而针对当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大的现状,一些专家提醒,国有困难企业只有卸下历史包袱,才可能获得新生,当前应发挥企业、市场、政府三方面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形成减负合力,支持改革轻装上阵。
对于国有企业,形势,已经来到必须来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革时刻。【文件措施陆续出台】从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已有关于混合所有制、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等9个配套文件陆续出台,另有10个文件即将出台。
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连续三月同比下降,由前8月降1%、前9月降2.7%,扩大至前10月下降6%。【未来】据记者了解,包括混合所有制、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在内的国企十项改革试点已列入国务院改革领导小组议事日程,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方案,试点工作将于明年全面展开。
财政部数据显示,前10月全国国有企业利润下滑9.8%,比前9月扩大1.6个百分点。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
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等。加大产能过剩行业呆坏账核销力度等。一些改革措施逐步推开。为数不少的国有企业人士都曾向记者反映,中梗阻现象颇为常见,对改革进程形成阻碍。
进入深水区的国企改革,该如何突围?【形势不容改革迟缓】关注政策动向的人会注意,2015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六次提及国有企业和央企发展。以僵尸企业处置为例,记者调研发现,企业退出既牵扯债务,又涉及大量职工安置,如何设计严密的退出方案,同时给出能平衡各方诉求的解决路径,考验地方魄力和智慧。
一边是文件措施不断出台,改革在更大范围内全面推进。一些旨在为国企发展卸包袱、助企业轻装上阵的举措也列入出台日程,诸如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2016年在全国全面推开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分离移交。
在顶层方案指导下,北京、上海、贵州、吉林等地正着手细化改革落实方案。一些专家建议,一方面要放手让基层去探索,找到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金钥匙,及时总结经验予以推广。
最新一次颇为不同,9日的这次会议提到,对中央企业面临困难不容低估,还是要坚持深化改革,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综合施策,促进央企纾难解困。如何激发微观主体的改革积极性,被视为当务之急。而为促进央企纾难解困、在市场拼搏中提质升级,前述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连续三月同比下降,由前8月降1%、前9月降2.7%,扩大至前10月下降6%。
在顶层方案指导下,北京、上海、贵州、吉林等地正着手细化改革落实方案。而针对当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大的现状,一些专家提醒,国有困难企业只有卸下历史包袱,才可能获得新生,当前应发挥企业、市场、政府三方面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形成减负合力,支持改革轻装上阵。
【未来】记者注意到,近日召开的深改组会议在提到明年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时提到,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把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任务抓在手上,主动出击,贴身紧逼。一些改革措施逐步推开。
以钢铁行业为例,据中钢协统计,今年上半年86家纳入统计的钢铁企业负债总额达到3万亿元,相当于这些钢厂全部销售收入的1.67倍,是其利润总额的一千多倍,规模最大的10家钢铁企业中,一般以上企业负债率超过70%。加大产能过剩行业呆坏账核销力度等。